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世道,真的变了。
图| 印度马图拉,一个女孩捡拾木材来点燃砖窑。
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正面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曾经被视作人口爆炸代名词的印度,如今每名妇女平均生育不到两个孩子。
印度街头,咖啡馆里的年轻白领谈论着生活选择,地铁上的上班族规划着职业发展。
当被问及生育计划时,许多人只是摇头微笑:“不是不喜欢小孩,是不想把人生变成孩子的人生。”
这种态度在印度城市中产阶层中日益普遍,“三不青年”——不婚、不育、不陪跑——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潮流。
曾经以人口快速增长著称的印度,如今生育率已降至1.9,跌破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更替水平。
这个数字背后,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
图| 印度孟买,妇女
印度生育率跌破更替水平标志着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印度妇女平均生育仅1.9个孩子,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个。
这一变化背后是长达七十多年的政策演变。
1952年,印度成为全球首个实施计划生育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人口控制先河1。
1970年代,印度政府曾推行激进的绝育措施,引发社会强烈反弹,甚至导致英迪拉·甘地政府在1977年选举中失败。
此后政策转向温和,采取奖励少生的方式,如住房优先配给和避孕补贴。
图| 当地时间2025年5月9日,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hoothukudi,45岁的盐田工人 Selvi在盐田工作。
政策干预与社会发展形成双重驱动力。
过去六十年间,印度生育率从接近6持续下降至当前的1.9。
这一变化与印度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目前城市化率已达35%,城市家庭生育率仅为1.6,远低于农村。
地区差异同样显著。
南方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发达地区生育率仅1.7-1.8,而北方邦、比哈尔邦等农业区仍维持在2.4-3.0。
德里、孟买等大都市因生活成本高企,生育率低至1.3-1.5。
图| 当地时间5月21日,印度诺伊达12区,学生参加政府学校举办的首次夏令营活动。
教育水平提升是推动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因素。
女性识字率从2001年54%升至2021年70%,改变了无数印度女性的命运轨迹。
研究表明,印度女性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生育率就会下降0.3%。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塑了女性的人生观。
联合国报告指出,随着教育普及和互联网发展,“印度女性的意识觉醒已不可阻挡”。
许多女性选择先追求事业,推迟甚至放弃生育,这种“宁少生也不累”的理性选择在城市中日益普遍。
图| 代孕诊所
女性对身体和生育的自主权显著增强。
报告显示,印度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从54%上升到67%,避孕药具紧缺情况有所改善。
早婚现象减少,新生儿性别比也从100:91.9提升至100:92.9,逐渐趋于平衡。
社会观念随之转变。
印度教文化中“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正让位于对个人发展的追求。
许多受过教育的女性婚前就决定不生孩子,还有人选择主动绝育,“把生育权利彻底变成自主选择权”。
图| 印度孟买
生育意愿下降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
印度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需花费230万卢比,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1.5倍。
在孟买等大城市,学区房价达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5倍。
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尽管印度在全球外包行业风光无限,但普通程序员月薪仅三四千元人民币,扣除房租、通勤和基本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
图| 当地时间2025年4月9日,孟加拉国加济布尔,孟加拉国制衣厂的工人正赶制服装。
“不是不能生,是不敢生”,这句在印度年轻人中流行的口头禅,折射出普遍的生存焦虑。
就业困境进一步抑制生育意愿。
印度20-24岁青年未就业率高达42.8%,大量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找不到稳定工作。
劳动力市场与教育体系脱节,据人才评估公司Wheebox研究,印度近半毕业生“无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10。
图| 联合国会议旗帜
育儿福利体系严重缺位。
印度既没有全民免费托育服务,大城市产检还需排队加价。
联合国人口基金指出,有效生育支持需占GDP的2%,其中现金支持应占1%才能真正缓解家庭负担。
而当前印度政策远未达到这一标准。
图| 印度班加罗尔,老年人
印度正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
其人均GDP约2500美元,不足中国2010年生育率跌破2.1时水平的六成,产业升级尚未完成。
人口结构变化轨迹令人担忧。
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65年达17亿峰值后回落,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12%,到2099年可能出现1.9个劳动力供养1名老人的压力。
图| 印度农民
当前印度青年人口基数庞大,0-14岁占24%,10-24岁占26%,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高达68%。
然而,劳动力数量不等于经济红利。
制造业未能充分吸纳农业劳动力,服务业增长不足以解决整体就业问题5。
女性劳动参与率仅约24%,教育程度提高并未转化为生产力。
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阿希什·乔汉曾预言:“印度有望在未来25到50年间贡献全球创造财富的30%”,但这一愿景正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
图|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6日,韩国仁川市,医护人员照顾新生儿。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印度部分邦已转向生育激励政策,如取消产假次数限制、提供现金补贴等。
但这些措施效果存疑。
韩国自2006年推进四轮“低生育基本计划”,投入数十万亿韩元,生育率仍降至0.72;
俄罗斯“母亲资本”政策初期见效但未能形成持续吸引力。
图| 当地时间2月20日,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召开,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会上发表致辞。
印度困境折射全球生育危机。
联合国报告指出,真正的危机并非人口不足或过剩,而是个体在生殖健康、避孕措施及家庭规划方面缺乏充分的自由和知情选择权。
经济压力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39%的全球受访者视其为生育主要障碍,在韩国这一比例高达58%5。
约20%的受访者因气候变化、国际动荡、流行病等全球忧虑主动限制家庭规模,这一趋势在年轻一代尤为显著。
图| 当地时间2025年8月12日,印度北阿肯德邦,暴雨引发山洪,救援行动持续进行。
生育已从自然行为转变为理性计算的结果。
联合国人口基金印度代表Andrea M Wojnar指出:“唯有当每个人都拥有自由且具备相应手段去做出明智的生殖选择时,真正的人口红利才会降临。印度拥有一个独特契机,展示生殖权利与经济繁荣如何协同共进。”
印度部分邦政府已开始行动:延长产假、提供生育补贴、取消多胎家庭公职限制。
这些政策在年轻一代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班加罗尔科技园区的程序员们下班后路过儿童游乐场,却匆匆走向单身公寓,他们计算得清楚:生育率跌破1.9背后是理性经济选择。
图| 印度班加罗尔
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39%的育龄人群因经济压力放弃生育。
当印度女孩们举着学位证书在泰姬陵前拍照时,她们选择的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转型的艰难道路。
这个国家能否在人口红利消失前完成转型,答案将写在无数普通人的选择中。
参考资料:
1.《生育率跌至1.9 印度人也不想生了》2025-06-20 12:43| 来源:新浪财经
2.《莫迪要在2047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印专家:必须根除女性歧视》2024-08-28 08:36| 来源:北晚在线
3.《从“生育大国”到“不想生孩子”,印度到底经历了什么?》2025-08-18 17:00| 来源:青眼财经
4.《美媒:实现“人口红利”,印度面临多道坎》2024-09-10 08:08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