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港媒:中国与东南亚产业合作将更重实效

参考消息 · 6 小时前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8日刊登题为《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正在重绘东南亚科技版图》的文章,作者是阿斯玛·哈立德。全文摘编如下:
8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要坚决制止新兴行业的“盲目跟风”,瞄准大量资本涌入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等热门行业的现象,防止各种规模的企业挤入同一领域,导致价格战和产能过剩。
在中国,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常常被称为“内卷”,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障碍。新规旨在防止出现混乱的荣枯周期,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投资控制。
这一转变是必要的。如今,中国正在从野蛮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认为高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比速度更重要。
这不是向内收缩,而是战略调整,是要改变中国资本在全球尤其是东南亚的流动方式。通过给国内的过度投机行为降温,中国帮助本国企业更有选择、更可持续地向海外扩张。没有哪个地方将比东南亚更能感受到这一变化。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投资激增。限制“盲目跟风”,就有望减少东南亚流入资本的无序波动,促进中长期产业合作关系的发展。
首先,整顿标志着从野蛮增长到可持续创新的转变。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北京呼吁要打破内卷循环,提高产品标准。
信号很明确:竞争要有限度,创新要有秩序。中国的新策略将有利于那些具有长期战略的大中型企业。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整顿投机的行动正在给之前搅动本地区市场的热钱降温。
遏制“盲目跟风”投资的措施发出了明确信号:不要随大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企业和基金被要求优先考虑可行性,而非炒作热度。
对东南亚来说,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资本的流入将更加慎重。我们可能将看到更多投资在深思熟虑后流入制造业、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而不是无序涌入房地产或者科技初创企业。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善于适应当地趋势,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布局将变得更具战略性,而非投机性。
除此之外,中国的政策调整有望加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联系。通过遏制国内过剩,北京正在鼓励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去海外尤其东南亚寻求增长机遇。
在印尼,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镍精炼行业。镍精炼对于电动汽车电池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资源开采,还事关冶炼、技术转让和能够支撑印尼产业抱负的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的手段正在改变:未来的扩张将更符合当地优先事项,更自律,更持久。中国企业将更有可能组建合资企业、分享技术和投资长期产能。这将有利于本地区国家获得基础设施、融资和技术。
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逼近1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前景正与东南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的约束旨在保护这一利益关系,确保中国对外投资具有韧性,而非野蛮无序。
一种泡沫更少、实质更多的新模式正在出现。通过加大国内约束,中国也在进一步管控对外投资——不再借助大量热钱,而是进行有重点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很可能影响东南亚今后多年的发展轨迹。(编译/刘子彦)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参考消息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