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将炮口对准了印度,言辞激烈地指责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通过大幅增加俄罗斯石油的采购量来谋取暴利,直言这种行为“不可接受”。
自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俄罗斯石油不得不以折扣价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出路。嗅觉敏锐的印度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数据显示,印度在战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比率仅为1%,到了2024 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42%,日均进口量从战前的6.8万桶猛增至180万桶,增长幅度超过26 倍。印度的套利手段堪称精明,其将廉价购入的俄罗斯原油进行炼化,然后将成品油高价销往欧洲。这种“低买高卖”的策略让印度赚取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削弱了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效果。贝森特毫不留情地“炮轰”,印度就转售俄罗斯石油,是牟取暴利的奸商。
在此之前,美国就曾多次“炮轰”印度通过转售俄罗斯石油,攫取暴利。美方认为,印度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为俄罗斯“输血”,间接支持了俄乌战争的持续。面对美国的指责,印度反驳称美国此举 “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指出美国自身每年也从俄罗斯购买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化肥和铀。同时,欧洲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钱比援助乌克兰的钱还多。去年欧洲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值为236亿美元,而它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为187亿欧元。特朗普政府凭什么只针对印度。
然而,印度越是激烈反抗,美国就越是兴奋。今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得总关税水平达到50%,并将于8月28日正式生效,旨在“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美方代表还取消了赴印会谈行程。据英国媒体报道称,美国代表原计划在8月25日前往新德里,商讨关税问题,并计划进行为期5天的谈判。从这个角度来看,美方是打算与印度谈一谈的,而且也希望能够谈出一个结果来。而印度也不希望与美国撕破脸。印度媒体报道称,莫迪总理可能于下月前往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并计划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双方将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可结果美方代表直接放了印方的鸽子,试图对印度进行极限施压。
与对印度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被问及为何不对中国采取类似关税手段时,贝森特表示,情况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进行“套利”活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是基于自身庞大的能源需求,用于国内的生产生活。数据显示,中国在俄乌冲突前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占比为13%,如今这一比例提升至16%,增幅相对平稳,远不像印度那般呈现爆发式增长。贝森特的意思很清楚,在采购俄罗斯石油问题上,中国一直都是实话实说,因为中俄石油贸易的数据就在那摆着呢。
实际上,在能源领域,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一直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基础之上,旨在保障双方的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既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进行投机套利,也不会在国际压力下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更为主要的是,中国手中握着众多王牌,无惧任何讹诈。在能源领域,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与多国建立的稳定能源合作关系,根本就不惧怕美方的讹诈。此外,中国手中还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产能,这也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毛主席曾说过:“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多年来,美国常以“强权即公理”为借口发动战争,如1999年轰炸南联盟、2003年入侵伊拉克等,2018年联合英法空袭叙利亚,均绕过联合国直接采取军事行动。然而,面对军事大国与拥核国家,美国只能选择通过单边制裁、贸易战等手段施压他国。在此前的关税战中,美国已吃够了中国的苦头。因此,就连说话也客气了很多。
要知道,美国处心积虑数十年,才挑起俄乌冲突,其最主要的目的,并非只是想虚弱,消耗,甚至是拖垮俄罗斯,而是想借机切断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石油贸易,从而将美国的天然气高价卖给欧洲。然而,印度却利用西方对莫斯科的制裁,将俄罗斯石油倒卖到欧洲,这等于是抢了美国人的生意,断了华盛顿的财路,而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特朗普政府怎么可能不恼羞成怒?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