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美国专家曾大胆预言:中美战争或在2027年爆发,中国将完成统一

人文社 · 10 小时前
1.gif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最近几年,2027年这个时间点老被拿出来说事,搞得跟个定时炸弹似的。
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年前,美国海军大佬丽莎·弗兰切蒂上将放出的一句狠话,说中美可能在2027年干一架,规模得“前所未有”。
她还点名中国,什么“战时生产体制”已经启动,产能大得吓人。
这话一出,全球战略圈炸了锅,有人觉得是美军在敲战鼓,有人怀疑是忽悠国会多批点军费。
2.jpeg
丽莎·弗兰切蒂
不过,美国地缘战略专家布兰登·韦切特在《国家利益》上发文,直接给这股热乎劲泼了盆冷水:什么决战。
美国压根打不起,也不敢轻易挑事。
而中国实现统一,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
这到底怎么回事?
今天就从解放军的硬实力、美国的内忧外困,再到国际大环境,一步步聊清楚,看看2027年是真会打起来,还是只是个吓唬人的烟雾弹。
解放军硬气起来,美国有点慌

过去十来年,解放军的装备和实力像坐了火箭,嗖嗖往上窜。
3.jpeg

从高超音速导弹到歼—20隐形战机,再到无人机和福建舰下水海试,中国的军工体系硬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智造”。
弗兰切蒂自己都提到,中国的造船厂要是铆足劲儿转产军舰,五年内造出来的船,数量可能直追美国海军现役舰队。
这可不是吹牛,中国2023年造船总吨位占全球一半以上,民用船都能甩美国几条街,军舰生产自然也不是盖的。
更别提解放军在西太平洋的“主场优势”。
4.jpeg

从东海到南海,解放军的航母编队、反舰导弹和电子战装备,早就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美国智库CSIS2023年的一场兵棋推演模拟了2026年台海冲突,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即使美日联手,解放军也能在局部占上风,台湾可能“惨胜”,美军却得付出沉重代价,航母被击沉、基地被炸,损失比想象中狠多了。
这让美国人心里直打鼓:跟中国在家门口硬碰硬,真有胜算吗?
历史回响:持久战的阴影

说起中美军事交锋,老一辈人可能还记得朝鲜战争。
5.jpeg

那会,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一股子韧劲和灵活战术,硬是把装备精良的美军拖进了持久战泥潭,最后逼着美国签了停战协定。
那场仗让美国人明白,跟中国打地面战,持久战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今,解放军的综合国力比当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后勤补给、工业体系、人口基数,全都是持久战的底气。
反观美军,全球驻军上百个基地,战线拉得老长,真要跟中国在西太平洋掰手腕,怕是得把家底儿掏空。
6.jpeg

韦切特在文章里说得明白:要是台海真打起来,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把战争拖成持久战,美国的军舰、飞机、导弹再多,也经不起这种消耗。
7.jpeg

毕竟,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A2/AD)已经今非昔比,导弹覆盖范围从第一岛链到第二岛链,愣是把美军的航母逼得不敢靠太近。
美国海军的报告都承认,解放军的反舰弹道导弹,比如“东风”系列,已经让美军航母的生存环境变得凶险万分。
谁还敢拍胸脯说能轻松打赢?
美国自顾不暇:哪来的底气开战?

要打仗,钱是第一位的,可现在的美国,财政状况简直是个大坑。
8.jpeg

2024财年,美国国债已经飙到37万亿美元,比整个国家的GDP还高。
光是还债的利息,就比军费开支还多,2024年军费才8500亿美元,利息却快破1万亿了。
韦切特算了笔账,跟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军费得按天文数字来算,美国财政哪吃得消。
再借钱?
那就是雪上加霜,搞不好美元得大贬值,全球金融霸权都得晃悠。
更别提美国国内的烂摊子。
9.png

基础设施老得跟古董似的,修个桥都得吵半天,社会福利开支像个无底洞,医保、养老样样要钱。
2023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就警告,未来十年,财政赤字还得继续涨。
打仗?拿什么打?
美国人自己都得掂量掂量,这笔买卖划不划算。
军火库空了,造不动了

再说军备,美国的家底看着厚实,其实早就捉襟见肘。
10.jpeg

自从2022年开始大规模援乌,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155毫米炮弹,库存被掏得七七八八。
美国国防部2024年的报告显示,“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库存得补到2028年才能恢复正常。
可美国的军工企业呢?
供应链乱成一团,生产效率低得可怜,价格还一个劲往上涨。
比如,洛克希德·马丁的F—35项目,成本超4000亿美元,还老是超支,交付一拖再拖。
更麻烦的是,美国还得盯着中东。
11.jpeg

2023年到2025年,为了支持以色列,美国往中东增派了多艘航母和战斗机联队,波斯湾、红海跑得腿都酸了。
结果航母磨损严重,舰员疲惫不堪,好些装备得回港大修。
2027年真要打仗,怕是有几艘航母只能趴在船坞里睡大觉。
反过来,解放军这边却是以逸待劳,山东舰、福建舰轮番出海训练,舰队状态一个比一个精神。
美军拿什么跟人家比?
政治乱成一锅粥

再说去年的美国大选,简直把国家撕成了两半。
12.jpeg

不管是哈里斯上台还是特朗普卷土重来,另一半人肯定不买账,抗议、游行、闹腾,内耗得没完没了。
韦切特直言,这种政治分裂让美国压根没法搞什么长期战略规划。
军费预算得在国会吵来吵去,装备升级计划动不动就被卡脖子。
2023年,美国众议院就因为预算问题差点“关门”,这还怎么指望统一意志去打一场大战?
国际舞台:美国想拉盟友,盟友却想跑

中国这几年在国际上的口碑,那是杠杠的。
13.jpeg

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好好相处,别动不动就闹矛盾。
中国在很多国际公益项目上都没少出力,非洲、东南亚、拉美好多国家都记着这份情。
2023年,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点赞中国的减排努力,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再说台湾问题,世界上180多个国家都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共识。
美国想拉盟友一起掺和台海的事,人家心里都有一本账:跟中国翻脸,经济上得吃大亏。
14.jpeg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对东盟、欧盟的出口额都破了5000亿美元,谁舍得跟这么大的贸易伙伴闹掰?
美国盟友:嘴上支持,心里打鼓

美国这几年搞“美国优先”,动不动就退群、毁约,盟友早就看不下去。
北约国家抱怨美国老是让他们掏钱,亚太的日本、澳大利亚虽然跟美国签了防务协议,但跟中国的经贸关系可比跟美国亲多了。
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0%,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天然气更是靠中国市场养活。
15.jpeg

真要因为台海跟中国干起来,这些国家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
韦切特在文章里建议,美国别老想着当“世界警察”,该让台湾自己多花心思搞防御,别老指望美军来救场。
这话听着有点冷酷,但也点出了真相:美国盟友压根不信美国会为了台湾拼命。
毕竟,谁也不想为美国的战略冒险买单。
2027年:打还是不打?

弗兰切蒂为何盯着2027年?
因为那会美军正好有个“窗口期”。
16.jpeg

好些航母、驱逐舰的维修周期到2027年能完工,新一代的“星座级”护卫舰和F—35C舰载
机也可能形成战斗力。
可问题在于,这之前美军的战力有点青黄不接。
2023年,美国海军的报告就提到,西太平洋的航母部署经常有空档,有时候还得靠两栖攻击舰硬撑场面。
反观解放军,山东舰、福建舰的航母编队已经能常态化巡航到第二岛链,舰载机和反舰导弹的训练强度一年比一年高。
17.jpeg

2024年,解放军在东海、南海的实弹演习次数创了新高,电子战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水平也让美军直冒冷汗。
美国国防部2023年的年度报告坦言,解放军在反舰、反导和网络战领域的技术,已经“不比美国差,甚至局部领先”。
这仗要是真打,美国能占到多少便宜,心里真没谱。
对话的希望:给风险上保险

虽然军事上的调门挺高,但中美也没完全撕破脸。
18.jpeg

2025年初,两国重启了海洋安全对话,双方各派了十几个代表,坐下来聊了聊怎么避免擦枪走火。
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底线清清楚楚,谁也别想踩红线。
至于美国的态度,嘴上喊得凶,实际动作却小心翼翼。
比如,2024年7月,特朗普直接拒绝了赖清德所谓的“过境”请求,摆明了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
这种对话,哪怕只是走个形式,也说明双方都不想让事失控。
19.jpeg

毕竟,真打起来,谁也落不了好。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放弃维护主权的决心。
美国那边,布朗上将都说了,赢了也得付出天大代价,搞不好霸权都得搭进去。
谁敢轻易下注?
结语:

2027年会成为中美冲突的引爆点吗?
20.jpeg

韦切特的观点一针见血:美国打不起,也不敢轻易动手。
解放军的硬实力、美国的内忧外困,再加上国际社会对和平的期待,愣是给战争套上了好几道紧箍咒。
中国这边,始终把和平统一放首位,但也摆明了底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没得商量。
美国嘴上喊着“印太战略”,实际却被中东、乌克兰拖得焦头烂额,哪还有余力在西太平洋跟中国硬碰硬?
说到底,世界的未来不是靠拳头砸出来的。
21.jpeg

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安全,这些全球性难题摆在那儿,等着大国一起想办法。
2023年,中美在APEC峰会上还聊了气候合作,2024年又一块儿搞了抗疫技术交流,这不比打仗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27年会是啥样,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点燃战火,双方都得吃苦头,握手合作,才能给世界多几分希望。
未来的路怎么走,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也关乎亿万人的福祉。
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迷雾里,到底是战火,还是和平的光。
参考资料:美国海军研究所新闻——CNO Franchetti战争计划:为2027年太平洋冲突做准备,预算不变,舰队规模静态
22.pn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人文社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