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确认即将再次访问中国。就在同一天,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也正式宣布,将赴中国参加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这两个国家的高层访华消息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传出,令中国外交舞台瞬间升温。与此同时,印度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翻脸”,对几天前刚刚释放出的友好信号进行否认,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发出令人错愕的表态。
外交部随即回应,仅用六个字:“这与事实不符”。卢卡申科为何再度访华呢?柬埔寨王室此时来访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而印度的突然“变脸”背后,到底是态度摇摆,还是另有隐情?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博弈与较量?
8月21日,白俄罗斯传来消息,总统卢卡申科将再度启程前往中国。这已经是他在短短不到三个月内的第二次访华。6月初,他刚刚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当时中白双方签署了涵盖农业、物流、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备忘录。
那次访华成果颇丰。卢卡申科在离京前面对记者坦言,访问“圆满成功”,并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白俄罗斯当前承受着西方制裁和地缘政治压力,中国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如今二度访华,虽未公布具体行程,但外界普遍认为,此行很可能是为了出席即将于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仪式。考虑到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卢卡申科也可能借此机会与中方就地区安全与能源合作展开更深层次的战略协调。
就在卢卡申科访华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柬埔寨的《高棉时报》也披露,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将一同访问中国,出席九三阅兵。这在中柬关系史上实属罕见,王室成员双双出访,既是礼仪上的高规格,也代表着柬埔寨对中方的极高重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也在准备参加即将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意味着柬埔寨此次访华形成了“王室+政府”的双线外交架构,显示出空前的统一与热情。
洪玛奈上任后,延续了其父洪森的对华友好政策,积极推动包括金边新机场、西哈努克港扩建等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这些中资主导的工程不仅改善了柬埔寨的基础设施,也带动了大量当地就业。
中柬之间的合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援助关系,而是在战略、经济、人文等多个层面全方位深度融合。在当前国际局势波动的背景下,柬埔寨坚定地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起,展现出“铁杆朋友”的深厚情谊。
就在这些积极消息不断传来之际,印度的做法却令人一头雾水。仅仅几天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刚刚应印度政府邀请,赴德里进行为期三天的重要访问。这次访问恰逢美印关系因关税、俄油问题持续紧张之际,印度急需缓和外交局势。
王毅此行的核心议题是中印边界问题。在三天的密集会谈后,双方达成了“十点共识”,涉及边境控制、沟通机制建设、经贸合作等多个方面。
更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会谈中罕见地就台湾问题做出明确表态,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段话被中方详细记录在外交部官网通稿中,成为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
谁曾想到,不到48小时后,印度方面便“画风突变”。一名外交官员对外媒体表示,所谓“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说法是“被误引”,印度对台立场并未改变,并表示将继续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与台湾合作。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哗然。印度这是在否定自己外长刚刚做出的承诺,外交政策的混乱与反复已暴露无遗。
中国外交部很快作出回应。8月21日,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用六个字回应:“这与事实不符”。这既是对印方“澄清”的明确否定,也展现出中方在处理敏感外交问题上的克制与分寸。
毛宁同时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共识。中方对印度个别势力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
印度为何突然“变脸”?有分析认为,这与美印之间的“幕后交易”密切相关。就在王毅访印前,美国方面向印度释放了一系列“诱惑”信号。据媒体披露,美国承诺将向印度提供6架先进无人机、共享战斗机发动机制造技术,并为其半导体产业注资30亿美元。
显然,这些军事与经济上的“大礼包”对印度政府极具吸引力。印度在中美之间试图左右逢源,既想借中国缓解外交压力,又不愿放弃美国带来的现实利益。
此外,印度国内的政治环境也异常复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对党频频以中印边界问题攻击莫迪政府的“软弱”,使得莫迪在对华政策上左右为难。
这样的内外夹击下,印度政府不得不在外交场合上演“模糊战略”,一边私下达成协议,一边又对外否认承诺,以安抚国内鹰派势力和美方盟友。这种双面外交策略,既削弱了印度的国际信誉,也动摇了中印关系的信任基础。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言辞“翻脸”之后,印度还在军事上有所动作。8月18日深夜,印度突然向拉达克地区增派坦克和武装直升机,撕毁了此前与中方签署的边境协议。
这种突然的军事部署,毫无疑问是在向国内强硬派表态,同时也是向外界释放强硬信号。但这种做法与莫迪计划中的访华行程形成了明显的矛盾。
要知道,莫迪访华原定于九三前后进行,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印关系回暖。而印度此番回踩,不仅可能导致这一行程泡汤,也可能让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外交博弈中陷入孤立处境。
目前,中国与白俄罗斯、柬埔寨等国的关系蒸蒸日上,“朋友圈”不断扩展。白俄罗斯借力中国摆脱西方封锁,柬埔寨则在中国帮助下推进重大基建项目,收获切实利益。
反观印度,在地区外交中却显得孤立无援。周边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阿富汗等也开始倾向与中国合作,打破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这种反差,正在不断加剧印度的焦虑与不安。
中国外交部的“六字回应”,虽言辞克制,却分量十足。既明确了中方立场,也留给印方足够的回旋空间。中方希望印度能够真正理解“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往正确方向发展。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可成为任何国家博弈的工具。印度若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真正的尊重与合作,就必须在这一问题上拿出清晰而坚定的立场。
否则,哪怕达成再多的合作意向,一旦信任基础动摇,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在这个外交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真正的朋友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关键时刻能够并肩同行。
中国欢迎所有爱好和平、尊重主权、坚持原则的国家共襄盛举。而那些在“合作”与“试探”之间反复横跳的国家,终将为自己的摇摆不定付出代价。世界在变,但原则不变。中印若想真正走向合作之路,唯有彼此信任与尊重,才是通往未来的真正钥匙。
如今,中国正以坚定稳健的节奏推进国际合作,广交朋友,广拓空间。白俄罗斯、柬埔寨的密集来访正是明证。印度此刻的犹豫与试探,只会让自己逐渐失去本该握在手中的机会。历史不会等待摇摆不定的人。
信息来源:
[1]外交部:印度国内某些人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损害中国主权,中方严重关切 澎湃新闻
[2]卢卡申科宣布:即将访问中国 环球时报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