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说亚洲谁想对中国不利,印度说第二,估计没人说第一。
从不断在中国边境附近制造摩擦,到莫名其妙的往中国身上“泼脏水”,印度在近些年来对中国做的坏事真的不少。
可笑的是,印度坏事做尽,到最后却没捞到什么好处,可偏偏印度又似乎对“当阿Q”情有独钟,几乎每次都会“丧事喜办”,之后又琢磨该怎么挑衅中国。
面对这样的印度,连印度专家都看不下去,警告印度最好收敛一点,因为如今中国离收拾印度,只差一个战略机遇!
那么,印度为啥这么嚣张?中印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从优越感中感到自卑
说起印度跟中国的关系,最近这些年真是让人有点头疼。明明都是文明古国,又挨着这么近,本该和和气气做邻居,可印度偏不,隔三差五就搞点小动作。
这背后到底啥逻辑呢?
说白了,还是心里那点“小九九”在作怪。印度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南亚老大,甚至觉得整个亚洲都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毕竟人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也辉煌过,什么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论起文化底蕴确实有两把刷子。
但问题是,现代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快到让印度有点慌。
要知道,中国能造航母、搞空间站、修高铁,经济更是蹭蹭往上窜。
可印度呢?连自家国产航母都搞了几十年还没整明白,基建水平跟中国比起来差了好几条街。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印度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跟班里原本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突然成了学霸似的,羡慕嫉妒恨全上来了,总得找点存在感才行。
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印度开始在边境问题上做文章。
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事儿大家都知道,本来中印在边境有点摩擦很正常,坐下来好好谈就是了,可印度偏要动武,结果吃了大亏。
但就算这样,它也没学乖,近几年还是时不时往边境增兵,又是修工事又是搞演习,好像不搞点大动作就显不出自己“强硬”似的。
往深处想想,印度可能也是想通过边境问题转移国内矛盾。
要知道,印度国内经济不咋地,老百姓就业难、贫富差距大,政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只能把矛头指向中国,搞点民族主义情绪出来,让大家暂时忘了自家日子过得有多糟。
不过让人无语的是,印度为了跟中国较劲,居然跑去抱美国的大腿。
美国啥心思?明摆着是想利用印度遏制中国发展,可印度就跟没看明白似的,又是加入“四方机制”,又是跟美国搞联合军演,甚至还允许美国在自己这儿搞军事基地。
印度似乎以为这样就能制衡中国,可实际上呢?美国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说白了就是拿它当棋子使。
而且,印度这么一搞,把俄罗斯这些老朋友也给得罪了,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印度做的离谱事不止边境和外交这两方面。在经济上,它也是小动作不断,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越来越严,动不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卡脖子。
可实际上呢,印度自己的制造业根本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光医药和电子产业就有一大半原材料得从中国进口,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嘛!
所以不难看出,印度每次挑衅中国,最后吃亏的大多情况都是他们自己。
看着印度这么折腾,连不少印度专家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心里清楚,中国现在的实力摆在那儿,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科技,印度都没法儿比。
中国之所以一直没跟印度较真,不是怕它,而是不想跟它一般见识。
克制背后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印度都这么折腾了,中国为啥还不狠狠“教训”一下,让它长长记性?
其实啊,中国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就像下棋一样,高手从来不会只看眼前一步,而是要谋全局、看长远。
咱都清楚,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而发展经济离不开和平的大环境,要是跟印度打起来,不管输赢,都会伤筋动骨。
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盯着咱们,就盼着咱们跟周边国家闹矛盾,这样他们就能趁机捣乱。
中国要是真跟印度全面对抗,或许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除此之外,中国不想把印度彻底推到对立面。
虽说印度现在跟美国走得近,但骨子里还是想保持自己的“大国独立性”。
要是中国跟印度撕破脸,印度可能会彻底倒向美国,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桥头堡”。
这样一来,中国在南亚的战略空间就会被压缩,“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周边的推进也会遇到更多阻力。
所以,中国一直留着余地,希望能用诚意和合作打动印度,让它明白“合作共赢”比“对抗零和”划算得多。
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更擅长“斗智”,而不是“斗力”。
这些年,中国闷头发展科技、提升经济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靠的是硬实力的积累。
像如今中国的5G技术、新能源产业、航天事业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别国服气的“王牌”。
相比之下,印度整天在边境搞小动作、靠外部势力撑场子,显得特别“小家子气”。
所以我们相信,只要自己持续进步,总有一天印度会看清形势,放弃对抗的念头。
可惜的是,印度好像完全没意识到中国的克制是一种“善意”,反而觉得中国“好欺负”,越来越嚣张。
就连印度自己的专家都看不下去了。有印度学者就警告说,中国现在之所以没对印度采取强硬措施,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战略机遇”。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中国这些年在南海、台海问题上的态度就知道,中国从来不会主动挑事,但也绝对不怕事,该出手时肯定会出手。
现在的局面有点像“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一直伸着橄榄枝,希望跟印度好好相处;可印度却闭着眼睛,一门心思要跟中国较劲。
那中印关系未来到底会怎么发展呢?
中印关系未来咋走
中印这对邻居闹别扭这么多年,大伙儿最关心的还是以后到底能不能处好。
毕竟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天天针尖对麦芒,对谁都没好处。咱听听专家们怎么说,说不定能摸出点门道来。
要说中印的共同点,那可真不少。俩国家都在搞发展、奔小康,都想让老百姓日子过得舒坦点。
印度前总理顾问库尔卡尼就说过:“中国有中国梦,印度有印度梦”,这俩梦说白了都是让老百姓吃饱饭、有工作、能享福,本该是一路人。
要是能好好合作,一起在新能源、基建这些事儿上搭把手,那绝对是双赢的买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胡仕胜就曾表示:现在西方老想把全球产业链打乱,中印要是能联手护着自由贸易,那才是真给发展中国家争气。
这两年也有一些好的苗头。比如说,中断好几年的“中印青年对话”也重启了,一群年轻人坐一块儿聊气候、聊科技,气氛还挺热乎。
这说明啥?说明民间其实挺想好好交流的,老百姓心里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但有个事儿得提醒印度:中国的脾气好,可不代表没底线,印度最好别把中国的克制当成软弱。
而至于未来到底啥样?估计还得看双方有没有诚意。
但有一点很清楚:中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就看印度是想进来喝杯茶,还是非得在门口扔石头了。
参考资料:
直新闻-独家|胡仕胜:印度打不起,巴基斯坦不想打
环球时报-听5位中印学者谈两国如何实现相互成就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