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误会太深!直到官媒揭开韦东奕真实现状,才懂张雪峰那句话含金量

admin · 14 小时前
“我对钱不感兴趣!”
1.jpeg

这话,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马云。但你要是混迹网上各大论坛,早晚能遇到网友把它安到韦东奕头上。说来也是奇事——这个看上去甚至有点“不修边幅”的北大老师,居然因为一条旧视频,火得一塌糊涂。是不是有点像小时候看动画片里那种不问世事的学者形象?但越往后看,画风就开始不太像电视剧了。
还记得韦东奕初火那阵,我正好刷到他的采访片段:人站在傍晚的校园路口,手里捏着一瓶矿泉水、一只馒头,穿着朴素得甚至有点老实的衣服。你要不是提前知道他的履历,大概率觉得,他只是某个埋头苦学的普通研究生。可聊起数学,他的眼神忽然变得专注,那种沉浸感,外人是装不出来的。那时他还没奔向大众名人那条路——只是那些奖牌、金杯,和数不清的满分卷,都已经在背后等着他了。
2.jpeg

没多久,网络的热风把韦东奕吹得越来越高。有媒体深挖他的生活细节,说他在北京月生活费才三百块,“饮水机接水”成了热搜词——我们家大妈都知道了这个“省钱数学神”。但越是接地气,越让人琢磨,这种生活和他那些国际大奖搁一起,怎么有点反差萌?有人打趣:电视剧里不吃烟火气的天才,现实里原来是这样。
可凡是人红,就不可能只有风光。很快,层出不穷的传闻在网上炸开。那几年最轰动的流言,要属“韦东奕只用一天就解了困扰六个博士四个月的流体问题”。还有后续剧情,公司致谢他、被拒绝了——大家纷纷喊“韦神实至名归”。到了今年,天花板又被砸了个洞:居然有人传他为抗洪捐款1600万。评论区都快变成圣坛了,“他不仅聪明,还那么善良,简直完美!”
3.jpeg

但你要是留心,很多传说其实经不起推敲。后来,韦东奕本人都出面了,说“六博士难题”这回事根本没发生过。至于“1600万捐款”,北大也搬出来打消了疑虑——怎么可能有这待遇嘛。冷水一盆一盆泼下来,网友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本想见证一个传奇,结果全是误传。其实这才是故事里最有趣的地方:你以为他是神,但人家偏偏是人。
再说了,韦东奕小时候就天赋异禀,但成才路上也不是全靠光环。他高一时拿下数学奥赛金牌,满分卷子一度让老师都震惊。但你们可能不知道,他刚到北大差点被退回去。老师说他“情商堪忧”,教授也吐槽“没有礼貌”。据说他太沉迷于题目解法,跟教授都能杠起来——如果不是高中老师从老家赶过来和教授解释,怕是这数学神童都要踢回去重修三年级了。也幸亏后来大家慢慢磨合,韦东奕开始适应大学,给北大争了不少荣誉。
4.jpeg

不过,有人擅长数学,不代表什么都拿手。比如英语——这是韦东奕的“短板”。学术圈都知道,想跟国际顶尖接轨,英语逃不掉。可某次采访,他很坦诚:自己觉得英语考试也挺头疼,而且不太喜欢出国,国外环境让他不自在。这一点引发不少争议,甚至有网友玩梗叫他“土博”。你说“天才还怕外语”,其实说到底,谁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其实,韦东奕在教学上也遇到麻烦。照理说,数学天才当老师,教出来的课应该门庭若市。可现实往往让人哭笑不得。他认真备课,讲课的时候脑袋里高速运转,一口气把复杂问题掰成几个公式。思路太清晰,反倒让学生全听懵了。选课人数寥寥,有的课退到最后只剩六个人,他还为此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讲得太差?”我想,这种纠结别说天才,普通老师也都经历过吧。
5.jpeg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细节,让韦东奕逐渐变得真实。我们总说神话人物要完美,其实生活里谁不是一边拼、一边怀疑、一边试错呢?他既有数学的执着,也有普通人的迷茫——这一点,比无数头衔更有说服力。
时间到了最近,韦东奕忽然成了舆论中心。开了社交账号的第一天,粉丝数像坐了火箭。有人开心,觉得终于能直观看到“天才的日常”。但热度一高,各路奇奇怪怪的账号也冒了出来。有人以韦东奕名义卖“高考幸运绳”,还有“韦东奕女友”等乱七八糟账号,蹭他的流量卖货、博眼球,网上一下子乌烟瘴气。
6.jpeg

这一波骚操作,本来和韦东奕本人没一毛钱关系。但风向很快又转了。有人盯上他的视频里的牙齿问题,说北大连教授口腔健康都保不住,甚至原央视主持人都来发言。各种伦理审判之下,好像一位“神童”不该有生活里的瑕疵。这时候我想,大家是不是也把“希望神话存在”投射到他身上了——哪怕是生理问题,也必须符合完美滤镜?
再后来,官媒出手了,将那些碰瓷账号的底细一一揭开。韦东奕家里早就说过:开账号不是为了流量或挣钱。但乱象还是让人心烦。幸好,大部分假账号都被清理了,热度也渐渐散去。大家才发现,那些流量,无非是商家在蹭他的名字。再想想,张雪峰当年在直播里聊韦东奕,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外界报告”——这倒真是点到为止。
7.jpeg

韦东奕的这一路,说实话没那么传奇,也没那么土味。更多时候,他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个爱抠细节、说话略慢、做事一根筋的研究生。你说流量是一把双刃剑,让人看得见天才,也能让人臆造神话。光环多了,也难免有谣言和不实猜测扑面而来。可对韦东奕来说,数学才是固定答案,其他纷扰都像课后的闲言碎语,听一耳朵就够了。
也许天才并不需要强行完美或者被贴上什么神的标签。他对数学的投入,比“捐款传奇”更实在。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名人难当,舆论的放大镜下,谁都成不了童话人物。反而是那些不被流量裹挟、敢于承认“我也有缺点”的人,最值得敬佩。
8.jpeg

说到最后,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韦东奕哪天厌倦了网络热度,会不会只带着馒头和矿泉水,回头钻进办公室,继续自己的数学世界?毕竟,有的人注定是生活里的主角,却不一定是话题里的“神”。外人看的热闹,韦东奕自己,或许只想追求那个安静又复杂的答案罢了。
你怎么看呢?是不是我们的关注,反而替他添了乱?也许有一天,这类故事都会有点别样的结局——但韦东奕,大概率还是会继续做自己,直到所有声音渐远,数学题翻到最后一页。
9.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admin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