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坎贝尔还在做霸权梦:对华展现强硬,是中美共存关键,而不是合作

袁周院长 · 12 小时前
6月25日,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座谈会上,抛出一个自相矛盾的论点:中美在亚太共存的关键“并非在于找到合作空间”,而是“证明美国霸权未衰”。他宣称中国对“美国衰退论”深信不疑,因此华盛顿必须用强硬姿态重塑权威,包括科技竞争、军事威慑和盟友动员。与他同场的前高官博明更将矛头直指中国,污蔑《中国制造2025》是“脱钩元凶”,声称美国对华强硬只是被动反应。这场跨党派联袂演出,表面呼吁共存,实则将对抗打压包装成“共存前提”,暴露美国政治精英的集体执念:霸权即秩序,强硬即共存。
坎贝尔的言论绝非突发奇想,而是美国对华战略逻辑的延续。坎贝尔是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操盘手,被西方誉为“印太沙皇”,曾幻想通过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体系。当中国未按美式剧本“演变”,他迅速转向“竞争共存论”,主张以联盟围堵和技术封锁“规训中国”。他一面承认中美是“全球最相互依存的两国”,一面又鼓吹对华供应链“需一代人时间脱钩”。
1.jpeg

这种分裂源于美国无法调和的心态:既恐惧中国崛起动摇霸权,又拒绝承认自身衰落根源在内而非在外。坎贝尔坦言“美国衰退论”令华盛顿焦虑,却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不信美国实力。就在不久前,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还扬言,要在台海打造“无人地狱景观”,部署数千架无人装备阻挠统一;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也因美国撑腰持续升级。坎贝尔一边声称“理解中国关切”,一边纵容盟友触碰红线,试图以军事施压换取中国“经济让步”。
坎贝尔的“强硬共存论”暗藏三重悖论,注定难以实现。首先目标错位,将中国视为“秩序挑战者”而非平等伙伴。他指责中国“偏离双赢共识”,就是抱怨中国未服从美国霸权框架。历史证明,美国所谓共存本质是要求中国接受从属地位,反诬中国制造单边输赢。其次,联盟体系松动与“去风险”反噬。坎贝尔寄望盟友合力制华,但现实残酷,欧盟拒绝跟随对华芯片制裁,韩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沙特推进石油人民币结算。
2.png

连他本人也承认,强行脱钩“极其痛苦且混乱”,甚至“缺乏长期战略”。最后是认知扭曲,误判中国的决心与时代趋势。坎贝尔宣称“中国重心在经济,不会轻易动武”,但2024年大陆中止ECFA部分关税减让、连续在台岛周边军演,已证明核心利益前无妥协余地。真正的共存需摒弃零和思维。经济上,互补性远大于对抗性。
中国占全球新能源设备供应70%,美国依赖中国稀土和锂电池;若强行切割,双方GDP恐损失万亿级。安全上,对话机制比威慑更迫切。中美2024年旧金山会晤后建立的20多个磋商机制,正因美方“说一套做一套”陷入停摆。若美国真愿共存,就应撤销对台军售、停止南海挑唆,而非空谈“危机管控”。秩序上,多极化不可逆转。从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债务,到沙特终结石油美元协议,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证明:霸权秩序终将被共享规则取代。
3.png

他在新加坡的警告就是对自身的讽刺。当美国将“展现强硬”当作共存前提,将中国发展视为“秩序偏离”,其战略已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越恐惧衰落,越疯狂遏制。就是一场醒不来的霸权梦,永远走不出对抗死循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袁周院长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