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逝逝 发表于 5 小时前

印度的外交困局!

印度在上合组织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一系列消极行为与上合组织倡导的“上海精神”相悖。既想借助上合的红利,又怕得罪美国,身在曹营心在汉,举棋不定,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印度防长辛格在青岛的上合防长会议上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其他九个国家都同意签字的联合公报,他一个人拒绝签字。印度成了全场唯一“唱反调”的国家。表面理由是文件“削弱了印度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但明眼人都懂,这其实是印度对上个月印巴冲突结果耿耿于怀。



上个月,印度发起所谓“朱砂行动”,跑到巴基斯坦境内打击恐怖分子据点。结果呢?印度阵风战机被击落,军事行动没讨到便宜,外交上也吃了瘪。莫迪政府咽不下这口气,这次就想借上合会议公报向巴基斯坦施压。印度防长在会上多次暗指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说“个别国家利用跨境恐怖主义作为政策工具”。可惜,没人接他的话茬。



印度总爱说别人搞恐怖主义,自己却拿不出证据。巴基斯坦多次摆出实锤,证明印度在俾路支省资助恐怖活动,提供资金、训练和武器。连投降的武装头目都亲口承认拿了印度情报部门的钱。反观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指控,始终缺乏国际认可的实锤。上合组织是个讲证据的平台,没有实锤当然不会写进联合声明。


这已不是印度第一次在上合组织里拆台了。去年上合组织集体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时,印度就躲得远远的,拒绝参与联合声明。2024年10月,因为反对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又拒绝签署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公报。经济合作上,印度也老唱反调。上合组织想推动成员国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印度屡次否决这一提案。2023年印俄本币结算谈判破裂,就因为印度坚持用卢比支付,俄罗斯嫌卢比在国际市场用不出去,最后改用人民币结算。


印度为什么总这样?背后藏着三个小心思。第一,想讨好美国。印度加入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这是美国牵制中国的关键棋子。印度还公开表态“无意挑战美元地位”,强调美印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第二,莫迪要讨好国内选民。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巴强硬”成了莫迪巩固支持率的重要筹码。第三,印度总觉得自己是“大国”。总想通过“特立独行”刷存在感,实力跟不上,就靠制造对立来彰显“地区大国”地位。


印度这种骑墙策略,结果就是两边不讨好。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经学会绕开印度推进议程。上次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的声明,印度不参与,但声明照样发布。这次防长会议也一样,印度签不签不影响大局,九国合作继续推进。伊朗刚加入上合就积极融入,巴基斯坦是反恐前沿国家,它们都比印度更配合组织行动。俄罗斯当初拉印度入伙是想制衡中国,现在俄深陷俄乌冲突,自顾不暇,中国在上合影响力反而更大了。


印度再这么闹下去,只会越来越孤单。上合组织可能建立“核心成员国”机制,把印度排除在关键决策之外。长远看,印度需要想清楚:到底要当团队一员,还是继续当那个不合群的局外人?想两边占便宜,最后可能两边都落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度的外交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