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汉末群雄中首屈一指的人才袁绍

吟风社 · 4 小时前
现在通行的袁绍形象确实是很有问题,尤其喜欢淡化他的发家历程,以一句“四世三公”来概括,仿佛整个河北是充话费送的。关于袁绍的身世,一般认为是司空袁逢的庶子,过继给了早卒的兄长袁成。
袁绍虽然比袁术年长,但袁逢还有个更加年长的嫡子袁基,所以无论按嫡庶还是长幼,袁绍和袁术这哥俩都继承不了袁逢。袁绍的处境有点像钟会,即出生在一个顶级的家族当中,但母亲没有地位,自己又不是长子,蒙荫混个官当没问题,要出头得靠点本事。
诛隗及术兄基等男女二十余人。
1.jpeg
袁绍
旧观点认为袁绍靠出身成为士族领袖,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士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同样是名士,有的人是真的不想做官,有的人拿不做官当博取名声的手段,还有人四处奔走对仕途趋之若鹜。袁家虽是名门,袁逢和袁隗兄弟俩先后做到了三公,却跑去和宦官攀亲戚,以保持家门不坠。
逢弟隗,少历显官,先逢为三公。时中常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于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惟崇以为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
但袁绍想要洗清自己出身,他一方面用辞官服孝六年这种夸张的做法为自己博取名声,一方面到处结交当时与宦官势同水火的名士党人。最后动静太大,连中常侍赵忠都跑来警告袁隗让袁绍注意行为,不过从这件事反过来可以看出袁隗和宦官们关系确实不一般。
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服阕,徙居洛阳。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兒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2.jpeg
袁隗
因此袁绍和曹操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曹家虽发迹于宦官,但曹嵩这一代已经走上正规仕途,曹操更是极力与宦官划清界限,除开和袁绍一样四处结交名士,还为陈蕃、窦武上书以及棒杀蹇硕叔父。两人无论从家族还是个人角度,都应该十分谈得来。
总的来说,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而且很有手腕,他的出身在家族中并不突出,但靠着一系列比较作死的行为为自己博取到很高的名声。曹操曾评价说未来带头作乱的必然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可谓一语中的。
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儁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儁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儁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
袁绍虽然被当作汉末群雄,但他的绝大部分人生是在天下大乱之前渡过的,起兵讨董时已经有两个儿子成年,估计是四十开外,和刘表差不多大。他参与军阀割据的时间只有十二年,之前则是一名汉朝官吏。袁绍为自己博取到名声后被何进征辟为府吏,二者关系逐渐亲密后利益开始被绑定在一起。汉灵帝组建西园新军想要分化何进兵权时,袁绍以排名第二的中军校尉身份成为八校尉之一,其中很可能是出于何进的鼎力推荐,作为何进的代言人去制衡蹇硕。
3.jpeg
蹇硕
灵帝死后袁绍极力劝谏何进诛除宦官,实际上何进家族与宦官的关系并不差,何进的妹妹能当上皇后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宦官的帮助,何进甚至还有个妹妹嫁给了张让的儿子,双方是亲家关系。宦官集团还帮助何进等人弄死了蹇硕,因此何太后以及何进的弟弟何苗都是反对何进诛杀宦官的。如果何进愿意,他甚至可以达成东汉立国以来少有的外戚和宦官友好合作的局面。
进字遂高,南阳人,太后异母兄也。进本屠家子,父曰真。真死后,进以妹倚黄门得入掖庭, 有宠,光和三年立为皇后,进由是贵幸。
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意更狐疑。
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让向子妇叩头曰:“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而这种局面显然不是袁绍希望看到的,灵帝遗命何进与袁隗共同辅政,如果何进失去宦官集团作为后盾,便只能依靠袁家。自己作为何进与袁家之间牵线搭桥的关键人物,必定大受重用,未来还有取代袁隗的可能,而何氏一族原本在朝廷就没什么根基,早晚会成为袁家的傀儡。袁绍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甚至献上了召董卓进京的计策。结果最后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袁绍的预计,狗急跳墙的十常侍杀掉了何进,最后又被袁绍等人诛灭,董卓却在雒阳的权力真空期凭空救驾之功得以辅政,袁绍的一番操作为董卓做了嫁衣。董卓并不打算和袁隗分享权力,而袁绍也不是善茬,在朝堂上对董卓拔刀相向,最后逃出都城,在地方上对抗董卓。这个事件本号之前曾经介绍过,有兴趣可以参阅:袁绍召四方猛将入洛——功亏一篑的精妙计划
4.jpeg
董卓
在胡母班写给大舅子吴匡的信里,称这种行为“自古未有”。
卓欲废帝,谓绍曰:“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陈留王犹胜,今欲立之。人有少智,大或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卿不见灵帝乎?念此令人愤毒!”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公欲废適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班与匡书云:“自古以来,未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者。《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幼主在宫,如何可讨?”
袁术也跟着逃出了雒阳,结果不久后董卓将袁绍宗族全部杀害,可以说袁家灭族很大程度上就是这哥俩造成的。结果这件事反而令袁绍获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变相提升了他的号召力。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由于小说游戏还有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印象里袁绍都是一个和善的中年大叔,虽说袁绍确实有仁慈的一面,但绝对是个杀伐果断的狠人。比方说诛杀宦官时宁可错杀不肯放过的严酷手段,以及借王匡之手杀害了胡母班等人,之后王匡在河内郡暴力征收钱粮多半也是出于袁绍的指示,然而最后王匡却被和袁绍关系亲密的曹操所杀,极可能是被袁绍利用来干完脏事过河拆桥。
5.jpeg
曹操和袁绍
此外袁绍还和部下发生了多起对立事件,大将麴义被其所杀,客将吕布在被谋杀前逃跑,陈容为叛变的臧洪说话被杀,听说田丰嘲讽自己也将其杀掉,对于桀骜不驯的手下,袁绍向来不会姑息。
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馀人。
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布有良马曰赤兔。一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洪邑人陈容少为书生,亲慕洪,随洪为东郡丞;城未败,洪遣出。绍令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绍惭,左右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袁绍的军政能力和战略眼光十分出色,他在起兵之初便制定了占领河北图谋天下的计划,后来还送匈奴单于呼厨泉回国,并扶植为外援,虽说冀州是靠手段得来,但也是凭借在界桥之战打败公孙瓒之后才坐稳。
同时,袁绍有多次在险境中临危不乱的记载,而且其攻城能力令公孙瓒感到恐惧。曹操在拿下冀州后,还称赞冀州户口殷实。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绍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鞍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瓒散兵二千余骑卒至,围绍数重,射矢雨下。田丰扶绍,使却入空垣。绍脱兜鍪抵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促使诸弩竞发,多伤瓒骑。众不知是绍,颇稍引却。会麴义来迎,骑乃散退。
三月上巳,大会宾徒于薄落津。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干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不敢常度。
瓒遣行人文则赍书告子续曰:“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 无所聊赖。汝当碎首于张燕,速致轻骑,到者当起烽火于北,吾当从内出。不然,吾亡之后, 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袁绍虽然杀伐果断,但他的统治又非常得人心,去世后河北人如丧考妣,一直到袁尚战败时还有十万余户追随逃往乌桓。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尚欲凭其兵力,复图中国。
6.jpeg
袁绍
至于官渡之战,总的来说袁绍的表现是不错的,也把一度把曹操逼入绝境,可惜因内部失和而战败。从袁绍的儿子们和曹操的战况来看,袁家在官渡之后实力尚在,两大势力之间应该说胜负还不一定,高欢和宇文泰的对决中双方都把对方打爆过,一次战役的胜负并不能决定成败。袁绍在生前也平定了官渡战后的叛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可惜和慕容垂一样天不假年,溘然长逝。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总的来说,袁绍这人是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很大,而且擅长搞事,董卓进京、雒阳之乱、联军讨董、诸侯内战这一系列事件都在他的策划下发生。如果要把汉末乱世这口锅拿来分,那袁绍一定能分一大片。同时袁绍曾计划拥立刘虞,后来还想要自己称帝,可以说他的行径离袁术只有一步之遥。
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主簿耿包密白绍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绍以包白事示军府僚属,议者以包妖妄宜诛。绍知众情未同,不得已乃杀包以弭其夡。
虽说就行为而言,袁绍造成了很多恶劣的后果,但他的能力在汉末群雄中算得上是一流,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不过袁绍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例如刚愎护短,内部失和,没处理好继承者问题等等。不过说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则有失公允。“外宽内忌”其实是对失败者的万能批评句式,因为正常人都不会把好恶写在脸上,而只要是人就有好恶,倒不如说能做到“外宽”就算是优点了。刘备曾觉得吕布言语无常,心里很不高兴但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否也算“外宽内忌”?
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好谋无决”则更是看不出来,袁绍在诛杀十常侍以及界桥之战临危不惧时,倒不如说是果断过头了。“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可能是存在,但不宜放大,毕竟袁绍手下也算得上是人才济济,也有许多人愿意为袁绍尽忠。完完全全地做到“有才能用,闻善能纳”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曹刘孙手下就没有被埋没的人才以及没能采纳的善言吗,刘晔等人怕是要第一个不服,就连诸葛亮不也在街亭错用了马谡。个人一直觉得洪宇宙先生在老三国里所饰演的中年袁绍比较符合心目中的形象,而对他扮演的周瑜则感到不太合适。但如果把洪宇宙所饰演的周瑜当做是青年袁绍,那种才雄心狠、能得人死力、机关算尽、刚愎护短的气质倒是意外地符合。
7.jpeg
洪宇宙版袁绍
作者简介:
8.pn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吟风社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