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娱乐脱口秀 | 谁当家,谁做主

随申Hi · 6 小时前
真人秀要博关注,让人“血压升高”大概是通用捷径。
《姐姐当家》开播没多久,几位姐姐挨个被批:董璇是“不配得感”太强,只因相信对方不介意自己的过去“很勇敢”,就冲动地和喜剧人张维伊开始了一段新的婚姻;张维伊一句“我的世界只有你”就激起了董璇强烈的奉献精神,于是她不断要求自己“对他好”,甚至忽略高龄准备生娃。王琳是爱得太沉重,她为儿子付出了所有,却常常因为“不被需要”的感觉而痛苦,一通电话就可能激起她脆弱的应激反应。还有嫁给比自己大25岁的三宝的万千惠,她不愿被认为“靠老公走捷径”,于是在能力有限、精力不足的情况下,硬是承担起养家重任,美其名曰保护老公的艺术才华,却不料开公司不顺利,自己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相比之下,谢娜倒是安稳落地——她与老父亲的“斗智斗勇”,居然已经是入门级的中年压力。
如果你真诚地相信这些姐姐的生活太难熬,对不起,这只是真人秀。就算没有剧本刻意设计,那些让人气不顺的桥段也可能是“欲扬先抑”的剪辑逻辑。好比王琳,节目刚播出时人人批她爱得窒息,但当她换上舞衣投身自己热爱的舞蹈,眼中的光芒清晰可见,谁能说她的世界只有儿子没有自我呢?
1.png
但观众的不适,又是实实在在的。不奇怪,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耳濡目染的往往是理想化的人物范式,而“姐姐”这个词汇又早已被赋予太多完美想象。我们希望她貌美如花又洒脱自在,祝愿她爱得自在也不被裹挟,还想象她的爱人要么年轻帅气要么才华横溢,最不济也得温柔细腻、给足情绪价值。张维伊被观众狠批的逻辑,不就是他名气、地位都不如女方,却还掌控了情感的主动权,强势有加?
然而,即便手握标准答案,人们在生活的考卷上留下的,往往还是奇形怪状的解法。为离婚焦虑、为年龄焦虑,视付出为自身价值所在……董璇从上一任婚姻到如今,始终坚定着“我需要被需要”的内在逻辑,根深蒂固的情感模式显然很难通过一档真人秀有所改变,谁能说她今天的婚姻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好比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朱丹,她有没有被网友“骂醒”不好说,更容易清醒的大概还是网友——“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才是颠扑不破的铁律。
所以,真人秀的意义,或许并不是让你为谁的家长里短扼腕,也不是找一帮明星来演绎一个大众想象中的蜕变故事,而是让一次次的舆论漩涡激起新的讨论,让每个偶然刷到“高能卡段”的网友去反思自己的位置:你想给自己的人生怎样的剧本?你和他人能碰撞出怎样的情感共识?毕竟,当不了女明星的家,你却可以为自己做主。
2.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随申Hi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