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茅台真正的核心用户,其实是黄牛

刘润商学 · 4 小时前
茅台价格,继续下跌。
这几天,茅台酒批发价以及部分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显著下跌。其中,飞天茅台的零售价,跌破了2000元。这就意味着,相比于2024年初还在2700元左右的高位,已经跌掉了超过25%。
当然。之所以说“继续”,是因为这早就不是茅台价格的第一次下跌了。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再长一些,你会发现,自2022年以来,飞天茅台的专卖店价格,就在一个持续下行的通道里。到了2024年,这种下跌开始加速。3月,价格松动。6月,一波急跌。到了“双11”,在一些电商平台的补贴之下,价格甚至一度逼近了2000元。虽然每次下跌之后,总会有短暂的回暖。但把这些散落的点连成一条线,你会清晰地看到,一个整体向下的趋势。
可是,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两年,这个问题经常被拿出来讨论。有人说,是因为社交的场景越来越少了。尤其是“禁酒令”越来越严格之后,很多的宴请场景,甚至就直接消失了。有人说,是因为年轻人不爱喝白酒。确实,看看身边喝精酿、喝鸡尾酒的年轻人,好像是比喝白酒的多。还有人说,是因为茅台自己增加了产量,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茅台价格的持续下跌,有多种原因在共同作用。
但今天,我想再给你补充一点我的看法。这个看法,也许能成为你看懂整个谜团的钥匙。如果说得不对,你批评。
1.jpeg

什么意思?
这个“黄牛”,其实应该是要打上双引号的。因为这个群体里,不仅有那些我们印象里的“职业倒爷”,还有那些以“投资、囤积、未来获利”为目的,而不是以“即时饮用”为目的的购买者。他们可能是经销商,可能是烟酒行老板,还可能是你那位在家里囤了几箱,说要等孩子结婚再喝的叔叔,可能是你那位申购成功,盘算着转手能赚多少的同事。
这个庞大的群体,才是过去十年里,真正支撑起茅台价格神话的“核心用户”。
他们不是商品的“消费者”,而是价格的“信仰者”。
他们用真金白银的囤积,锁定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供给,共同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民间蓄水池”。这个“蓄水池”的存在,一边制造着市场上“一瓶难求”的繁荣,一边维护着“价格稳定,不断上涨”的神话。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茅台价格的持续下跌,其实是注定的。
尤其,是在“雪崩”开始之后。而这场“雪崩”,其实总共只有3步。
2.jpeg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茅台酒的官方市场指导价,是1499元。出厂价,大概是在1169元。但是,在市场上,它曾经一度被卖到过3000元。甚至更高。
那么,问题来了。从1499元,到3000多元。中间这超过1500元的巨大利润,被谁给赚走了?
是“黄牛”。是那个庞大的“民间蓄水池”。
于是,一场本质上的“利润回收计划”,拉开了帷幕。这个计划的武器,叫做DTC(Direct to Consumer)。也就是,直面消费者。
最典型的,就是“i茅台”这个App的出现。通过官方平台,消费者就有机会通过“申购”的方式,以1499元的价格,直接从茅台公司买到酒。
这一招,太厉害了。根据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的直销渠道收入,已经达到了400多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攀升到了惊人的44.76%。这就意味着,茅台公司通过“自己卖”,成功地把过去那1500元的巨大利润,“剥夺”了一大部分。
换句话说,茅台自己,亲手拔掉了那根维系“黄牛”生存的利润呼吸管。而当品牌方开始回收利润时,首先反噬的,就会是那些由利润滋养的用户。
3.jpeg

“黄牛”体系,能够存在的根基,是什么?
是“预期”。是“价格稳定,不断上涨”的预期。
但是,当茅台的DTC战略,加上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市场价格第一次出现松动的时候,这个预期,就开始出现了裂缝。
信仰一旦出现裂缝,坍塌就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黄牛”们来说,他们手中囤积的大量的茅台酒,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身份。它们可能不再是能够稳定增值的“资产”,而是会在未来不断贬值的“负债”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卖。
于是,过去市场上最大的买家群体,瞬间变成了最大的卖家群体。那个曾经吸纳了无数供给的“民间蓄水池”,瞬间变成了一个急于泄洪的“堰塞湖”。
大量的茅台库存被抛向市场,形成了巨大的供给冲击。这,就是我们一次次看到价格急跌的根本原因。
然后,价格越跌,越有人抛。越有人抛,价格越跌。
很多时候,压垮一个系统的,不是外部的打击,而仅仅是内部信心的瓦解。
但是,这还没完。
4.jpeg

就在这个“堰塞湖”水位高涨,市场信心不断动摇的微妙时刻,一个更加凶狠的角色,登场了。
电商平台。
在“黄牛”的世界里,茅台酒是“利润品”。但在电商平台的世界里,茅台酒只是“引流品”。
什么意思?
电商平台们,并不指望着从“卖茅台”这件事里赚到多少钱。他们看中的,是茅台作为“硬通货”的巨大吸引力。他们用“补贴”的方式,把茅台的价格打到接近出厂价。目的,是把海量的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来。今天,你为了买一瓶便宜的茅台,下载了App。明天,你就有可能再来买手机、买家电、买日用品。
一个行业的“利润核心”,成了另一个行业的“获客成本”。这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它不仅彻底击穿了“黄牛”们的价格防线和心理防线,还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黄茅起义”。据说,当时有数万名黄牛,有组织地去电商平台下单,然后通过集体要求开发票、拒收等方式,试图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逼迫平台停止低价销售。
这种反抗,其实恰恰证明了,这种“降维打击”的威力,有多么巨大。
所以,你看。
茅台价格的持续下跌,其实是一场完美的风暴。
它始于茅台公司的“利润回收计划”。这份计划,引爆了它“真正的核心用户”的库存炸弹,造成了供给侧的抛售。而电商平台,又在混乱的局面里,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充当了终结者的角色。
这三步,环环相扣,终于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局面。
是的。
溢价,是荣耀,也是诅咒。
荣耀的是,你似乎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力。诅咒的是,你不知道支撑着这一切的,到底是真实的喜欢,还是集体的狂热。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这个故事,可能更像是一面镜子。
它照见的,是我们在“涨价就是真理”的狂热中,那份按捺不住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是那种“别人都在买,我也要去买”的集体无意识。它拷问的,是我们买下一件商品时,到底是冲着那份真实的价值,还是冲着那份潜在的预期。
泡沫,当然是诱人的。但是,当潮水退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思考一个最朴素的问题。
“我们买一瓶酒,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地,从一场又一场的集体狂热中,全身而退。
哎。
观点/ 刘润 主笔/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刘润商学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