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英国专家严厉警告:中美若开战,极具毁灭性,战场不在国内!

墨珑甲 · 昨天 19:21
中美关系这几年像是走在钢丝上,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英国专家站出来喊话,说如果中美真的干起来,破坏力能把人类文明推到悬崖边上,战场还未必在两国本土,而可能在网络空间和外太空打得昏天黑地。
1.jpeg

从握手到对峙的变迁

中美关系的起伏,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老电影。1972年,尼克松访华,算是给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打开了一扇窗。那时候,双方为了对付苏联,握手言和,签了不少合作协议,气氛还算融洽。
2.png

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像火箭一样蹿升,上海的浦东从一片滩涂变成了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全球贸易的链条里,中国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GDP占全球的18.6%,仅次于美国,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这让美国开始坐不住了,觉得自己的“老大”位置晃了晃。
3.jpeg

贸易战是导火索之一。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高达5500亿美元,理由是“中国偷窃知识产权”。中国也没闲着,迅速反制,对美国商品加征同等规模的关税。到了2025年,关税战还在继续,美国对中国的钢铁和铝加征新关税,试图掐住中国出口的命脉。
4.png

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市场,2024年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硬生生顶住了压力。科技领域也针锋相对,美国封锁华为芯片供应链,中国则投入2000亿元研发半导体,2024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达到35%,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地缘政治的博弈更让局势火药味十足。南中国海成了双方较量的主舞台。美国军舰频繁在争议海域搞“自由航行”,2024年巡航次数超过120次,菲律宾、日本等盟友也跟着凑热闹,联合军演搞得热火朝天。
5.png

中国则在岛礁上加强建设,部署雷达和导弹系统,2023年海军舰艇总数达到370艘,规模超过美国。台湾问题更是敏感,美国持续向台湾出售武器,2025年批准了价值80亿美元的军售案,包括F-16战机和反舰导弹。中国则加大了在台湾海峡的军演频率,2024年出动舰艇和战机超过2000架次,宣示主权。
6.jpeg

太空和网络领域的暗战也不容忽视。美国指责中国在太空部署反卫星武器,2023年联合国会议上,美国否决了禁止太空军事化的提案,自己却在2024年测试了新型激光武器。中国则在2023年成功试验了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覆盖太平洋。
网络空间同样硝烟弥漫,美国的“棱镜计划”暴露后,2024年又爆出NSA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网络监控项目,中国的金融和通信系统多次成为目标。中国则加强了网络安全立法,2025年《数据安全法》全面实施,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7.jpeg

网络与太空的隐形战场

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科克尔在《大国冲突的逻辑》中抛出重磅警告:中美若开战,破坏力将远超以往任何战争,战场很可能不在陆地,而是在网络空间和外太空。这种新形态的战争,动静不大,却能让整个世界瘫痪。科克尔研究战争40年,师从战争史大师迈克尔·霍华德,退休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智库主任,他的判断不是空穴来风。
8.jpeg

网络战是头号威胁。现代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无处不在,从银行交易到电力调度,全都靠数字系统撑着。2021年,美国科洛尼尔管道公司遭黑客攻击,勒索软件导致东海岸燃油供应中断一周,经济损失超10亿美元。类似事件在中美之间并不少见。
2023年,美国指控中国黑客入侵其国防部网络,窃取了价值30亿美元的武器设计数据。中国则报告,2024年国内电网系统遭遇来自境外的50万次网络攻击,部分指向美国IP。科克尔指出,一场高强度的网络战,能让城市电网断电,医院设备失灵,股市交易停摆。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0亿美元,反映出各国对这种威胁的重视。
9.jpeg

具体来说,网络攻击可以瘫痪关键基础设施。金融系统首当其冲,纽约证券交易所若被攻破,全球股市可能瞬间蒸发数万亿美元。2024年,国际清算银行模拟了一次网络攻击场景,结果显示,单一事件可导致全球金融系统损失2.5万亿美元。
能源领域同样脆弱,2020年,伊朗核设施遭“震网”病毒攻击,离心机停转,核计划推迟数年。类似手段若用在中美之间,可能导致电力、交通、通信全面崩溃,社会秩序瞬间瓦解。中国的网络防御能力在2025年显著提升,防火长城升级,拦截了90%的外部攻击,但面对国家级黑客,依然压力山大。
10.png

太空战则更像科幻片,但现实威胁不小。中美都在加速太空军事化。202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50颗军用卫星,覆盖侦察、通信和导航。美国则拥有1200颗活跃卫星,掌控全球GPS系统。科克尔警告,一旦开战,双方可能用反卫星武器互相攻击,摧毁对方的“天眼”。
2007年,中国用导弹击毁一颗废弃卫星,制造了3000多块碎片,至今威胁国际空间站安全。2024年,美国测试了轨道激光武器,精准破坏了一颗模拟目标卫星。失去卫星,全球导航、通信和军事指挥将陷入混乱,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每日5000亿美元。太空碎片还会让低轨道变成“垃圾场”,未来几十年无法发射新卫星。
11.jpeg

南中国海是冲突的潜在引爆点。美国海军2024年在南海的巡航时间累计超过1万小时,多次靠近中国控制的岛礁,引发中方强烈回应。中国海军舰艇和战机频繁出动,2025年一次拦截行动中,双方军舰最近距离仅50米,险些擦碰。
科克尔认为,这种高强度对峙容易因误判升级。一个年轻的舰长,可能因为雷达信号误读,下令发射导弹,瞬间点燃战火。2023年,CSIS报告显示,南海60%的军事对峙源于通信误解,化解全靠紧急热线。
12.png

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也不容忽视。美国加大对台湾的军事支持,2025年向台湾交付了200枚反舰导弹,增强其不对称作战能力。中国则在海峡周边部署了4000枚弹道导弹,覆盖台湾全境。2024年,中国军演中首次模拟了封锁台湾的场景,舰艇和飞机协同行动,切断了海上通道。
美国盟友日本和菲律宾也卷入其中,2025年在菲律宾海域的联合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40艘军舰和200架战机参与,摆出对抗姿态。科克尔引用“修昔底德陷阱”,指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冲突的历史规律,16个案例中有12个以战争告终。
13.jpeg

文化和观念的分歧加剧了风险。美国智库常把中国崛起描绘成对全球秩序的威胁,2024年美国会报告称中国岛礁建设“破坏国际法”。
中国则强调主权和和平发展,2025年外交部白皮书重申“不干涉内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指出,双方几百年的文化隔阂导致误解,美国对中国的历史和价值观缺乏认知。这种误解让外交沟通像隔着玻璃喊话,效果大打折扣。
14.png

战争的全球影响不可估量。南中国海运送全球30%的货物,若战事爆发,港口停摆,全球供应链将断裂。2024年,国际海事组织估算,南海航线中断一周,全球贸易损失将超1万亿美元。
欧洲和非洲的工厂因缺少中国零件或美国芯片而停产,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中美冲突还会拖累盟友,北约和俄罗斯可能被卷入,形成全球对抗格局。科克尔警告,这种连锁反应如多米诺骨牌,停不下来,最终无人幸免。
15.jpeg

化解危机的务实选择

避免战争是当务之急。2025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网络安全峰会,中美代表团坐在长桌两端,翻阅厚厚的协议草案,讨论限制网络攻击的国际准则。虽然双方各持立场,但同意建立24小时危机热线,防止误判升级。2024年,中美重启了中断三年的高层对话,商务部长和外交官在新加坡会面,商讨贸易摩擦的解决方案,气氛虽紧张,但总算迈出一步。
16.png

中国的国防政策以防御为主。2025年国防白皮书强调“积极防御”,优先发展经济,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中国的工厂源源不断生产太阳能板、电动车电池,2024年出口额占全球新能源市场的40%,显示和平发展的决心。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2025年在海南举办联合海上搜救演习,10国舰艇并肩航行,展示区域团结。
17.png

国际合作是关键。2025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5G网络,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数字鸿沟。联合国框架下,中美参与太空非军事化谈判,讨论限制反卫星武器,尽管进展缓慢,但至少保持了沟通渠道。文化交流也在推进,2025年,中美高校恢复交换项目,5000名学生参与,试图打破观念壁垒。
18.jpeg

和平需要双方的克制。中国的立场始终是合作共赢,2025年外长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摒弃冷战思维”。美国则需正视中国的发展权,减少挑衅行为。战争的代价太高—港口空荡、城市断电、天空无声—没人想看到这一幕。希望中美都能冷静下来,找到共存的路子。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墨珑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