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印谈完不到48小时,印度就在台湾问题上翻脸,中方2字回应

你在风中微笑 · 8 小时前
外面传来消息,说是印度又对台湾问题改口了。谁都觉得有点突然。刚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怎么一转眼就好像什么都没讲过?这让人一头雾水,大家心里都在想,印度这是怎么了?
1.jpeg

其实前不久,中印外长还在新德里正儿八经见了面。这场见面规格还挺高,桌上一排人,都带着点小心思。本以为两边会好好谈话,摆脱前段时间那点尴尬气氛,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为什么印度突然不认账?”很多人心里都冒出这个疑问。
会谈结束的时候,印度外长苏杰生把话说得很清楚,说“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种表态真不常有,以前他们总说“坚持一个中国”,这回加了一句台湾的归属,事情好像有那么点新意。当场,很多中方的人都当作一回事,白纸黑字写到新闻稿里,及时放出来,所有人都能看到。
2.jpeg

可没过去两天,风向变了,外媒找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出来说,印方那句话“被中方错误引用了”,印度对台政策没变,今后还会照常跟台方做生意、谈合作,文化、科技也不少搞。普通人要是看到这样的说法,能不糊涂吗?外长当面对着那么多人讲的话,说改就改,这事真有点蹊跷。
有人觉得,这事是不是他们国内自己也闹不明白?一堆势力各有各的主意,什么亲西方、缓和对华的,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看边界闹得紧张,想跟中国缓一缓,起码能稳经济。还有人想着讨好美国和欧洲,说不定拿台湾当筹码能换点“入常”支持和军购优惠。各有各的算盘,最后也是政策左摇右摆,谁都说不准。
3.jpeg

每次听到印度这些反复的表态,总让人想起前几年他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动作。2021、2022那会儿,经常有印度议员往台湾跑,说是要加强议会联系,还写信说要更多交流。哪怕中方抗议了,他们还是照样干自己的。
这样的事到2023年也没有停。印度媒体突然爆出新闻,说准备让台方在另一座城市成立办事处,主要做经贸和文化。虽然后来没真办成,消息传出来后还是让很多人觉得印方在“试水”。谁不知道这点小心思,明摆着是边谈合作边往后备着跳。
“怎么总这样反复呢?”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
赖清德当选那会儿,莫迪发了贺电,说要进一步合作。这些年的经贸和科技协议,一份接一份。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又做另一套,这样的习惯,看得出不是一天两天了。
4.jpeg

突然变脸,让人想起之前的很多事。最让中方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操作连自己的外长说过的话都能不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直接用了两个字“意外”来回应,说印方的解释和事实完全对不上,还点名那句表态说得很明白,外交部发布完全属实,经得起查。毛宁还强调,印方最好赶紧把话说清楚,台湾问题上别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敏感事儿要妥善处理,不然刚刚缓和的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
有时候,印度政府内部好像一根绳拧着好几股人。军方一遇到边界问题就想展示存在,官僚体系想着保守不担责任,莫迪也想左右逢源,两边都得好处。政策前后矛盾、摇摆不定,其实大家早有耳闻。
5.jpeg

你看,这阵子他们一边想缓和关系,觉得中国市场挣钱多,能卖点产品能挣点钱。可一边又怕让美国或欧洲觉得自己“太软”,所以台湾问题上一会说支持一个中国、一会又搞点小动作。就连外长刚表态完,过了不到两天,由不知名官员出来否认。这样一来,谁敢信你说的话?
6.jpeg

有一种说法:印度在玩两面,既想讨好中国,又不愿拆了通往西方的桥。可这样来回试探,不就是在消耗本就脆弱的信任吗?中印打交道不容易,信任建立起来得很久。可现在,可能因为一句含糊的表态,过去努力全都白搭。
普通人看着都觉得累。你说合作,刚有点眉目,转头自己的人就打自己的脸。外界本来以为这次是机会,结果更像是“缓兵之计”,没真心想缓和下来。表面功夫做得到位,背地里算盘打得噼啪响。用台湾做筹码,两边想都讨好,这算盘算明白了,利益最大,可谁愿意一直看人演戏?
7.jpeg

重新想想,印度这种做法也不是第一次见。在边界谈判的时候,说好的共识可能第二天就变卦。经贸有了进展,不到一会儿又跟着别人搞“小团队”。现在连外长说出的话都能不认,早晚有人觉得“你说话不算话,不值得信任”。
看到外长自己都被否认,大家直摇头。谁嗓门大谁管事,这样下去,政策只会更乱。外部环境也复杂,国家内部派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发言换来换去,别人肯定不会把你当“主心骨”。
8.jpeg

这次中方本来打算给机会,让彼此有缓和的空间。可是,印度要是再来回试探,用别人善意换自己利益,日子久了谁也不想陪着玩。你接连操作,合作的大门只会越关越紧。关键问题就看谁先做实事。
有不懂的地方,“为什么总是变?”普通人想不明白,也没心思细算谁得了什么。感觉中印的事,其实都是信任积攒,随时能因为一句话崩塌,跟在市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一样,信不过谁还会想买你的货?
9.jpeg

马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要开了,大家本该坐下来聊点实际事。偏偏这会儿,印度又在台湾这件事上闹腾起来。看上去,根本没那个心气和中方真谈。有人觉得这些举动都是为了给西方看,谁都知道,但做的这些事,最后还不是自己生变数?合作做不成,就只剩下防备。
以前的事回头看,都是一步步试出来的。经济想好点,边界不紧张,结果一转身又得罪老朋友。两头下注的习惯,久了自己也会觉得没底气。
10.jpeg

看到外交部只用“意外”两个字回应,不少人也觉得实在。这种话点到为止,换成普通人早就憋出一肚子火。见多了也麻木,觉得这日子说不准哪天再反过来,到时谁还信你给的承诺。
11.jpeg

话说到这,大家其实都知道“重复的戏法”演不出新花样。坐下来谈还是吵,答案其实都写在行动里。外面的风声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新鲜,更关心明天的饭碗怎么端稳。毕竟说多了没用,看的是谁心里有杆秤。至于下次怎么表态,也许只有等到下次再看。
12.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你在风中微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